1980年,北京一场新星音乐会火了。苏小明、朱明瑛的歌声让人着迷大资本,但最抓人眼球的,却是一个叫阚丽君的报幕员。她一开口,台下掌声不断,观众愣是把她记在了心里。从那天起,阚丽君成了“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”,她的名字比赵忠祥还响亮。
阚丽君1959年出生在哈尔滨,家里条件好得不得了。爸爸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,后来还当了厂长。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三个哥哥把她宠上天。从小,她就没缺过啥,还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教她跳舞。在那个年代,很多人连学都没得上,阚丽君却已经是幼儿园里的“文艺明星”,唱歌、跳舞、主持样样行。
到了1975年,阚丽君高中毕业,被分到哈尔滨曲艺团学河南坠子。可团里条件差,她只能对着模糊的录音带学唱,费劲得很。好在她天赋高,很快就摸出了门道,唱得像模像样。她的努力没白费,很快得了去北京培训的机会。谁能想到,这趟北京行彻底改了她的人生。
在北京培训的路上,阚丽君被部队文工团的领导看中,成了报幕员。她才20岁不到,就站上了电视新闻的舞台。后来,她又被调到中央歌舞团,机会一个接一个。报幕员这活儿听起来简单,可她干得一点不马虎。每次上台,她都想让观众记住她大资本,想把这事干出花来。
1979年,阚丽君被派到南方演出。她一个北方姑娘,对南方的文化好奇得不行。看啥都新鲜,尤其是当地方言。她突发奇想,把方言加进报幕词里,观众听了直乐。这招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,效果好得不得了。每次她报完幕,台下都炸了锅,掌声停不下来。
她的创新让她更坚定了想法:报幕不只是念名字,还能有自己的风格。她开始琢磨怎么让每场演出都更有她的味道。就在这时,记者沙青为1980年的新星音乐会找报幕员,看中了阚丽君的胆量和创意。他俩一起改台词,磨细节,终于在音乐会上大放光彩。阚丽君一夜成名,报纸争着报道她,观众粉丝越来越多。
那时候,阚丽君才20多岁,已经站上了全国的舞台。《人民日报》《北京日报》都夸她是“中国第一位真正的主持人”。她自己也没想到大资本,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。可风光背后,也有不顺心的事。一些同事私下说她风格呆板,觉得她上不了大台面。还有领导嫌她走路步子太大,说她代表不了单位,甚至不给她安排工作。
这些话听在耳朵里,阚丽君心里不是滋味。她还年轻,面对这些议论,只能咬牙忍着,默默练自己的本事。有段时间,她紧张得睡不着觉,怕自己真做不好。可她没放弃,硬是靠着努力让观众越来越喜欢她。后来,她的主持功底越来越扎实,观众缘也越来越好。1989年到1991年,她连续三年主持春晚,成了家喻户晓的“名嘴”。
事业上顺风顺水,可阚丽君的个人生活却没那么顺利。她名气大,收入高,对另一半的要求也不低。得是年轻有为的,还得斯文有礼。亲戚朋友介绍了不少对象,她一看不合适,直接就谢绝了。有一次,她对一个人有点感觉,可对方当面挖鼻孔,她立马没了兴趣。时间一长,她习惯了单身,也就不怎么想找对象了。
到现在,阚丽君66岁了,没谈过恋爱,没结过婚,也没孩子。很多人觉得可惜,这么优秀的人,怎么没留下个孩子继承她的才华?可阚丽君不这么想。她没自己的孩子,却成了很多孩子的“阚妈妈”。2014年,她因为工作关系,接手了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的会长一职。
当时老会长突然去世,阚丽君临危受命,接下这个担子。她放下了主持事业,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支持基金会。为了给孩子们争取更多机会,她放下身段,四处求人拉赞助。她还开玩笑说,自己高傲了一辈子,到了晚年却成了“阚求人”。可她干得一点不含糊,完善了基金会的运作,还让更多孩子接触到了传统文化。
阚丽君这一辈子,从哈尔滨的小女孩到全国知名的主持人,再到公益事业的带头人,活得精彩又充实。她没结婚没孩子,可她把爱给了更多人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不一定非得按老路子走。没家庭,也能活出自己的价值。
她的事业和公益大资本,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的正能量。从新星音乐会的舞台到春晚的灯光,再到基金会的忙碌身影,阚丽君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别人。她的选择让人敬佩,也让人忍不住想:一个人怎么能这么拼,又这么有心?
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